欢迎光临陕西生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佤村司莫拉的“幸福注释”

司莫拉坐落在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目前已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美丽村落,这里的村民们体验着新时代的发展脉搏和别样的幸福。

“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今年39岁的邓德丽是司莫拉村口“什么都好卖”小卖铺的新主人。

邓德丽是2013年嫁到司莫拉的,那时的司莫拉大多数村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家住在漏雨的茅草房里,出门是坑洼不平的小路,由于杂乱的竹林挡道,邓德丽嫁过来时送亲队伍都走错了路,这事成了家开玩笑的“梗”。

邓德丽刚接手时有点无从着手,商品的陈列、摆放杂乱无章,店铺显得拥挤不堪。好在腾冲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指导,教她归类整理货架、货品展示技巧及推介方法,店面形象焕然一新,慢慢的年收入从刚开始的1千多块提高到现在的4万多。

随着到司莫拉的游客越来越多,邓德丽的经营范围从日用品扩展到当地佤族文化特色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生意也越来越好。

“以前司莫拉穷啊,大家都往外面大城市去打工。现在,我们司莫拉变漂亮了,旅游兴旺让我们都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邓德丽认为,幸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饭,不用为了钱东奔西跑。

“我家后面还有一块宅基地,我要在那里盖个房子,做成中高端民宿,让更多城里的人来体验我们司莫拉的幸福。”邓德丽对未来充满期待。

大受欢迎的佤村司莫拉特色米粑(记者 郑义 摄)

“幸福就是每天为好日子奋斗”

傍晚时分,司莫拉“果果”旅馆老板李发果拿起电话开始联系业务。“哥,你帮我留个位,我客栈的客人过来你那吃饭。”

李发果的哥哥叫李发顺。李发顺开起了农家乐,妻子杨彩勤经营大米粑粑、茶叶。妹妹李发果会推荐住店的游客去哥哥家吃饭,哥哥也会推荐吃饭的客人去“果果”旅馆住宿,兄妹俩实现了“资源共享”。李发顺透露,他的农家乐一年可以赚到10万元左右。

李发顺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幸福就要奋斗,有机会奋斗就是幸福,因为他的奋斗机会实在来之不易。2010年,李发顺遭遇了一场车祸,差点成为“植物人”的他,康复后更加珍惜劫后余生。刚丢掉拐杖,他就骑起电动三轮车去卖水果,空闲时间就做年枣糕、自制果脯售卖,现在经营农家乐顺风顺水,正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

民族团结奏响幸福交响乐

“我们要紧紧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不断提升乡亲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作说。

2010年赵家清开始担任三家村党总支书记。他和村“两委”班子针对司莫拉佤族自然村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了400亩梯田景观区、佤王府、景观栈道等项目,打造出融地方特色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佤族风情园。

赵家清带领村民将腾冲的腾药、藤编、制陶、抗战、佤族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以新建或改建的方式移植到了司莫拉。

司莫拉探索发展“党支部+农户”的运作方式,成立了“腾冲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推进司莫拉旅游景区综合开发项目。赵家清说:“司莫拉曾经的脏乱差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司莫拉还有了另外两个名号,‘国家传统古村落’和‘省级卫生村’。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我们的工作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这种幸福感也让我更加努力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村民交代的事办好,群众哪里不幸福、不满意、不快乐,我们就在哪里下功夫,坚决解决群众的急难愁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郑义 通讯员 刘芮伶)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陕西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陕西生活网 shx.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